一、气泡产生的主要原因
原材料问题
橡胶材料中混入水分或低分子挥发物(如溶剂、增塑剂)。
混炼不均匀,胶料内部存在空气或杂质。
胶料储存不当,受潮或过期。
硫化工艺参数不当
硫化温度过高或过低:温度过高导致胶料表面过早硫化,内部挥发物无法排出;温度过低导致硫化不充分,气体残留。
硫化压力不足:无法排出胶料中的气体或压缩残留空气。
硫化时间不足:胶料未完全交联,气体未充分逸出。
模具设计或使用问题
模具排气结构不合理(如排气槽数量不足或堵塞)。
模具型腔设计复杂,胶料流动路径长,气体无法及时排出。
模具表面污染(油污、脱模剂残留)导致胶料流动受阻。
操作问题
装料方式不当:胶料未充分填充型腔,形成气穴。
预成型胶料形状或尺寸不合理,导致合模时裹入空气。
硫化机压力不稳定或保压时间不足。
二、解决方案1. 原材料控制
干燥处理:胶料使用前进行预热干燥(如60~80℃烘箱处理1~2小时),去除水分和挥发物。
优化配方:减少易挥发添加剂用量,或选择低挥发性的增塑剂/软化剂。
混炼改进:确保混炼均匀,延长薄通时间以排出胶料内部空气;采用抽真空式密炼机。
2. 硫化工艺优化
调整硫化温度:根据胶种选择合适温度(如NR常用140~160℃),避免温度过高导致表面焦烧。
提高硫化压力:增加合模压力(一般10~20MPa),确保胶料受压密实,排出气体。
延长硫化时间:确保胶料充分交联,必要时分阶段加压(如预压排气后再全压硫化)。
3. 模具改进
增加排气槽:在模具分型面或胶料流动末端开设排气槽(深度0.01~0.03mm),定期清理堵塞。
优化流道设计:缩短胶料流动路径,避免气体滞留;采用多浇口进胶。
模具表面处理:保持模具清洁,定期抛光,减少脱模剂用量(改用内脱模剂)。
4. 操作规范
胶料预成型:将胶料裁剪成与模腔匹配的形状,减少合模时裹入空气。
分段合模:先低压闭合模具排出气体,再高压硫化。
抽真空辅助:使用抽真空硫化机,在合模前抽除胶料内部气体。
5. 设备维护
定期检查硫化机压力系统,确保压力稳定。
校准温度控制系统,避免局部温度偏差。
三、预防措施
过程监控:定期检测胶料水分含量(如使用水分测定仪)。
首件检验:试模时观察气泡位置,针对性优化工艺或模具。
环境控制:保持生产车间湿度在50%以下,避免胶料吸潮。
通过系统排查原材料、工艺、模具和操作环节,可有效减少或消除气泡问题。若问题持续,建议结合具体案例进行DOE(实验设计)优化参数。
第二篇:
橡胶制品产生气泡是生产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制品表面有气泡,不仅影响美观,还影响质量。模压型制品产生气泡原因有多种,有硫化参数、模具结构、操作工艺、胶料中含有水分或气体、制品的厚度等,那么在实际生产中应该如何解决呢,下面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常见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一、模压制品产生气泡的原因分析:
主要原因有:
1、材料的问题, 橡胶材料来混炼、 储存、 使用过程中有湿气, 湿气未排除, 导致产生气泡,或天气变化原因受潮。大多数原因可能是原材料有问题, 换另外一个批次材料试试 ;配方添加排气剂或吸潮剂(氧化钙)。
2、有气体裹入胶料,气体不易排除,硫化产生气泡。
3、模具排气孔设置不当或者堵塞也会产生气泡,排气的时候没有排好(改善胶料排气槽,模具解构尽量简单化不留死角)。
原材料在炼胶中, 空气被裹附在材料内部, 导致在加工的过程中, 材料和空气一起进入模具,假如模具没加排气槽或加工中没有设置排气工艺的话, 空气很容易被困在模具里面, 使得产品产生气泡或气孔。
4、生产橡胶制品,硫化后有气泡,可能是橡胶配方中的问题,把材料搭配合理,适当添加有助于排气的材料(再生胶、胶粉、排气剂、氧化钙等)。
5、橡胶与金属粘接不良会引起粘结部位残留大量气体。
二、橡胶制品硫化时有气泡原因
1、橡胶混炼不均匀,操作工不规范。按照合理的加料顺序和薄通次数以及停放熟化后的回压工艺。
2、橡胶胶片停放不规范,环境不卫生。管理不规范。外来的杂质。
3、材料有水份 (混炼时加点氧化钙 )
4、硫化不充分,不熟看起来有气泡。
5、硫化压力不足。
6、硫化剂杂质较多,小分子的杂质提前变成分解,气泡残留制品中
7、模具本身排气设计不合理,胶料冲线时气不能及时排出 !
8、制品太厚,胶料过少,橡胶传热慢,外表硫化后,橡胶流动性下降,造成缺料,所以就可能产生气泡。调整好硫化速率,不易过快。
9、硫化过程中排气没排好。改善排气次数和排气时间间隔。
10、配方问题,硫化体系要改善。建议选择低温慢速(相对)。
解决办法:在硫化压力和时间上加以改善
a、延长硫化时间或提高硫化速度。合理的硫化温度范围。
b、硫化前薄通几次。停放熟化再回压。
c、硫化时排气次数多一点。排气时间间隔合理安排。
d、降低混炼胶的门尼,选择气密性小的胶料(生胶或配方搭配降低气密性)。
11、橡胶-金属粘接不良会引起粘结部位残留大量气体,加压时气体收缩。一旦撤去压力, 气体扩散,橡胶层较薄且面积较大的橡胶和金属之间会出现气泡。
三、橡胶产品表面有气泡的原因分析
1、有水份 (混炼时加点氧化钙 );
2、未充分硫化,不熟看起来有气泡;适当延长硫化时间看看效果
制品硫化不充分,导致橡胶制品表面有大气泡,割开其内部呈蜂窝海绵状
1、延长硫化时间,提高硫化温度,保证硫化时有足够的压力;
2、调整配方,提高硫化速度;
3.硫化剂杂质较多,小分子的杂质提前变成分解,气泡残留制品中 ;停放24小时回压以下试试。
4.模具本身排气设计不合理,胶料冲线时气不能及时排出;适当增加胶料排气孔,有助于气体排出。
5.分散不良;添加分散助剂,停放回压或加料顺序。
6.胶料塑炼时间长,产品硫化时也有气泡。降低胶料高温一直在辊上来回压片次数。
三、有气体裹入胶料,气体不易排除,随胶料一起硫化,从而在制品表面出现气泡
1、增加模具合模后放气次数;
2、对模具进行抽真空;
3、提高混炼胶的温度;
4、采用门尼粘度较高的橡胶;
门尼粘度反应橡胶加工性能的好坏和分子量高低及分布范围宽窄。
门尼粘度高胶料不易混炼均匀及挤出加工,其分子量高、分布范围宽。门尼粘度低胶料易粘辊,其分子量低、分布范围窄。
门尼粘度过低则硫化后制品抗拉强度低。
门尼粘度-时间曲线还能看出胶料硫化工艺性能。
5、入料前挑破胶料上的气泡;(较原始)
6、改进开炼机混炼工艺,尽量避免气体混入胶料;
7、改进注压条件,使胶料能较慢的进入模具型腔;(一般不可取,易产生缺胶现象)
8、改进模具的排气槽、溢料槽等;
特别声明:
Special statement:
转载其他网站内容仅供参考,以传递更多信息而不是盈利。
Reprinting content from other websites is for reference only, to convey more information rather than for profit.
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Copyright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 If there is any infringement, please contact us for dele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