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耐磨制品磨耗值低就一定更耐磨?别再被数据“骗”了!
磨耗值越低是否意味着橡胶越耐磨?
答案是否定的。
磨耗值的大小并不直接决定橡胶材料的真实耐磨性能,甚至有时候磨耗值较低的橡胶,在实际应用中可能耐磨性更差。本文将从磨耗值的本质、磨损机理、影响耐磨性的关键因素及实际案例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以揭示磨耗值与耐磨性的真正关系。
1. 磨耗值的本质:为什么不能简单等同于耐磨性?
1.1 磨耗值的定义
磨耗值(Abrasion Loss)通常是指在特定测试条件下,橡胶材料被磨损掉的体积或质量。常见的测量方法包括:
DIN 53516 磨耗测试(测定试样在砂轮上的体积损失)
阿克隆磨耗测试(Akron Test)(测定橡胶在旋转砂轮上的质量损失)
NBS 磨耗测试(对比标准橡胶的耐磨性)
通常来说,磨耗值低表示材料在测试条件下的质量或体积损失少,因此被认为更“耐磨”。但这一结论只在特定测试环境下成立,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完全不同。
1.2 磨耗值的局限性
磨耗值的测试仅模拟了一种特定的磨损形式,然而现实中的橡胶制品受复杂磨损机理影响,比如:
轮胎在公路上行驶时,受疲劳磨损、磨粒磨损、切割磨损等共同作用;
传送带在输送矿石时,受冲击磨损、滑动磨损和撕裂作用;
鞋底橡胶在不同地面上,受摩擦、剪切和冲击的综合影响。
因此,即使某种橡胶在DIN测试中磨耗值低,在真实应用中仍可能因裂纹扩展、剥离等因素导致更快磨损,反而不耐用。
2. 影响橡胶耐磨性的核心因素
耐磨性不单由磨耗值决定,还受以下多个因素影响:
2.1 物理力学性能
硬度(Hardness)一般来说,硬度越高的橡胶,抗磨性越好,但过硬可能导致裂纹扩展加速。例如,汽车轮胎的胎面橡胶需要适当硬度,以避免过快磨损。
回弹性(Resilience)高回弹性可以减少能量损失,降低摩擦生热,从而减少磨损。运动鞋底一般采用高回弹橡胶,提高耐磨性。
撕裂强度(Tear Resistance)如果撕裂强度低,橡胶容易因微小裂纹扩展而加速磨损。例如,某些低磨耗值的橡胶在恶劣路面上易出现大面积剥离。
2.2 橡胶的配方与交联结构
交联密度(Crosslink Density)高交联密度可以提高耐磨性,但过高可能降低韧性,使材料更脆,容易出现疲劳裂纹。
填料类型和用量(Fillers)
高结构炭黑(如N330、N220)可提高耐磨性;
白炭黑可改善湿地抓地力,但过量可能导致耐磨性下降;
硬质填料(如氧化锌、陶瓷粉)能提高耐磨性,但过量可能降低动态性能。
2.3 磨损机理
橡胶的磨损主要受以下几种机理影响:
黏着磨损(Adhesive Wear)橡胶与地面相互作用时,表面微观区域发生微小撕裂,形成材料剥离。
磨粒磨损(Abrasive Wear)由于地面粗糙颗粒对橡胶的犁削作用,导致材料脱落。
疲劳磨损(Fatigue Wear)橡胶长时间受周期性应力作用,内部裂纹逐渐扩展,最终导致材料破坏。
切割磨损(Cutting Wear)在砂石、玻璃等尖锐物质的作用下,橡胶表面被切割出裂纹,进而加速磨损。
现实情况是,单一的磨耗值测试无法反映所有这些磨损机理,因此磨耗值低不一定意味着更耐磨。
3. 实际案例分析
案例 1:两种轮胎橡胶的对比
实验对比两种轮胎胎面配方:
配方 A(高交联密度 + 高硬度炭黑填充)
配方 B(低交联密度 + 柔性增塑剂)
DIN磨耗测试结果:
配方 A:磨耗值 = 85 mm3(较低)
配方 B:磨耗值 = 120 mm3(较高)
实际道路测试:
配方 A 在光滑沥青路面上耐磨性好;
配方 B 在粗糙水泥路面上更耐用(因裂纹抗扩展能力更强)。
结论:虽然配方 A 的磨耗值更低,但在实际使用中可能不如配方 B 适用于某些路面环境。
案例 2:传送带橡胶的磨损
A 型橡胶:采用高硬度、低回弹性填料体系,DIN 磨耗值低;
B 型橡胶:采用适中硬度、增强抗撕裂性的配方。
结果:
A 型橡胶在轻负载工况下耐磨;
B 型橡胶在高冲击、重载输送带中更耐用(因抗裂纹扩展能力更强)。
4. 如何正确评估橡胶的耐磨性?
4.1 结合多种磨耗测试
DIN 磨耗测试(评估标准磨损情况)
阿克隆测试(模拟动态摩擦环境)
疲劳磨损测试(评估裂纹扩展)
NBS 磨耗测试(用于鞋底、工业轮等)
4.2 结合实际应用场景
轮胎橡胶:需同时考虑磨耗值、撕裂强度和湿地抓地力;
传送带:需关注抗冲击、抗裂纹扩展能力;
鞋底橡胶:应结合不同地面环境进行测试。
4.3 通过优化配方提升耐磨性
选择合适的橡胶基体(如 NR+BR 共混)
适当调整交联密度(提高耐久性)
采用高结构炭黑或纳米填料(增强耐磨性)
改善动态性能(提高弹性、降低生热)
磨耗值低 ≠ 橡胶更耐磨。
橡胶的耐磨性取决于综合因素,包括磨损机理、材料配方、实际应用环境等。实验室磨耗测试仅能反映特定条件下的磨损情况,而不能全面预测橡胶在实际工况中的表现。因此,在评估橡胶的耐磨性时,应结合多种测试方法和实际应用环境,以获得更科学准确的结论。
特别声明:
Special statement:
转载其他网站内容仅供参考,以传递更多信息而不是盈利。
Reprinting content from other websites is for reference only, to convey more information rather than for profit.
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Copyright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 If there is any infringement, please contact us for dele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