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全面提高橡胶撕裂强度
撕裂强度作为橡胶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抵抗裂纹扩展能力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橡胶制品的耐久性、安全性和服务寿命。无论是密封件、轮胎、胶管、避震件还是减震垫,良好的撕裂性能都是质量控制与配方优化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从撕裂机制、配方设计、原材料选择、混炼工艺、硫化系统、填料体系等多个维度,为广大橡胶质量人员、工艺人员、研发人员及生产技术人员提供一份系统性“提高橡胶撕裂强度”的实操指南。
一、撕裂的本质与测试方法差异
撕裂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撕裂起始和撕裂扩展。在实际应用中,橡胶材料在微缺陷处首先发生应力集中,形成裂口,随后在交变载荷下不断扩展,最终导致材料断裂失效。
需要注意的是:标准撕裂测试(如Trouser Tear、Graves Tear)并不完全模拟实际工况下的撕裂模式。因此,在配方优化时,不仅要关注实验数据,更要结合具体使用场景(如剪切、磨耗、撕裂方向)进行调整。
二、橡胶撕裂强度的提升路径解析
1. 混炼过程中的分散控制
良好的填料分散对于提高撕裂强度至关重要。尤其是炭黑或白炭黑的分散程度,直接影响应力分布和缺陷点形成:
提高分散质量:优化Banbury密炼时间与温度曲线,提升剪切效率。
使用母胶料技术:如将炭黑通过球磨预分散加入天然胶乳后再凝固混炼,比传统混炼法更能提升撕裂强度。
避免杂质污染:如混入尘土、铁屑或硫化死胶等会形成应力集中源,显著降低撕裂性能。
2. 橡胶相的相态分布与相容性
橡胶共混体系中,不同相的分布及填料的分散位置影响撕裂强度。例如:
NR/BR共混中,如将高结构炭黑集中分散于NR相(高结晶相),撕裂强度提升更明显;
SBR/BR体系中,适度增加SBR相比例并优化填料在SBR中的分散,也有助于提高撕裂性能;
相反,若炭黑过量集中于低强度的BR相,可能适得其反,导致性能下降。
3. 交联结构优化:硫化系统与致密度调整硫磺硫化:
高硫低促体系往往比低硫高促体系拥有更好的撕裂强度;
控制交联致密度:不是越高越好,撕裂性能在中等交联度(避免“过硫”)下表现更佳;
适当添加抗返原剂(如HTS和BCI-MX)可在高温厚制品中提升抗撕裂表现。
过氧化物硫化:
加入金属型共剂(如Saret® 634锌二甲jia基ji丙bing烯xi酸suan酯zhi)有助于提升撕裂强度;
降低硫化温度、延长硫化时间,有时也有利于撕裂性能提升;
调整共剂与主剂比例(如提高MBCA比例至105%理论值)可调节链段结构,增强抗撕裂。
三、橡胶基体的选择与结构优化
天然橡胶(NR)和异戊橡胶(IR):
高顺式含量(>96%)的IR因应变结晶能力强,撕裂强度更佳;
NR因结晶性、强度本身优越,常作为增强相使用。
聚氨酯(PU):
PU因其极强的抗撕裂与抗切割性,在高强度要求场合表现出色;
二元体比例调节(预聚体与扩链剂比例,如105%)可显著优化撕裂性能;
芳香族二醇扩链剂(如HQEE)形成的硬段有助于形成耐撕裂结构域。
特种橡胶:
XNBR:含羧基的丁腈橡胶在加锌交联下可形成“离子交联”,大幅提升撕裂强度;
CPE:提高氯含量的CPE通常撕裂强度更高;
SBR:适当提升结合苯ben乙yi烯xi含量有利于提高撕裂与疲劳寿命(视填料体系不同有差异);
CR(氯丁橡胶):G型氯丁表现出更佳的撕裂强度。
四、填料体系与增强材料的运用
炭黑(Carbon Black):
使用低结构、较高比表面积的品种(如N110)可提升撕裂强度;
填料用量需“适量” —— 过多反而产生脆性,降低撕裂;
高结构炭黑(如N330)分散困难、应力集中多时反而削xue弱ruo性能;
在某些配方中,如CR基体,选择粗颗粒高结构炭黑(如N765)更优。
白炭黑(Silica):
与炭黑相比,沉淀法白炭黑配合偶联剂(如硅gui烷wan)在高填充下可显著提高撕裂强度;
添加芳香类增粘树脂(如Staybelite、Cumar)有可能与白炭黑发生“弱耦合”,进一步提升性能;
白炭黑应用在EPDM黑侧墙中,可同时提升耐撕裂、抗臭氧老化和抗切口增长性能。
其它无机填料:
滑石粉(微细粒径型)可通过“裂纹转向”机制提高撕裂与抗切割能力;
纳米黏土、碳纳米管:形成纳米复合结构,增强撕裂并降低热生成;
针状填料如硅灰石(Wollastonite)在高温撕裂工况表现优异;
短纤维增强(如Kevlar、尼龙、棉纤维等):添加5 phr以内可提升横向撕裂强度;
电子束双网络技术:轻度预硫化后拉伸再二次硫化,形成定向网络,可显著增强撕裂性能。
五、材料改性与配方创新
使用可加工型PU作为助剂加入常规橡胶(如SBR、EPDM)中,具有增强撕裂能力的“共混改性”效果;
在EPDM中加入富勒烯C60形成纳米复合结构,在紫外照射下可显著增强撕裂强度;
回用粉碎胶粉(GTR)添加回基体中,能改善撕裂而牺牲部分拉伸性能;
采用离子交联(如ZnO交联含羧基橡胶)形成纳米级别交联点,提高撕裂且不牺牲其他力学性能。
提高橡胶的撕裂强度是一个多因素协同的系统工程,涵盖原材料选择、填料种类与用量、共混工艺、硫化体系优化、助剂协同以及结构控制等多个环节。对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应结合具体工况、性能平衡和加工可行性进行全局优化。
特别声明:
Special statement:
转载其他网站内容仅供参考,以传递更多信息而不是盈利。
Reprinting content from other websites is for reference only, to convey more information rather than for profit.
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Copyright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 If there is any infringement, please contact us for deletion.